萬家燈火 Sell in May的傳說是怎么來的?
華爾街諺語:Sell in May and go away。最早書面記載于1964年《英國金融時報》,說得久了,仿佛就成了“魔咒”,暗示5月前后投資者應該速速離場。
有人說,5月行情往往表現低迷,主要是西方基金經理會選擇在這個時間度假,無心操盤,股市也就失去了“主心骨”。
真相果然如此嗎?
巧合的是,國內也有“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說法,看來5月在哪里都不受投資者歡迎啊。
2002年Bouman 和Jacobsen在《美國經濟評論》發(fā)表文章,對37個成熟與新興市場1970-1998年的MSCI 再投資指數進行研究,通過對比當年5-10月和當年11-次年4月的指數漲幅,發(fā)現除阿根廷和新西蘭外,其他35個市場都存在"Sell in May"效應,其中歐洲市場表現最為明顯,英國股市"Sell inMay"效應甚至可以追溯至1694年。
耶魯大學教授Robert Shiller則發(fā)現,美股月度表現情況,按歷年來的平均回報率來看,5月是表現第四差的月份,平均回報率為0.26%。
海外專業(yè)研究認為,季節(jié)、假期等對情緒的影響是"Sell in May"效應的主因,夏季假期更長的國家"Sell in May"現象更為明顯,假期因素可能對投資者風險偏好產生影響,人們更傾向于降低風險性資產的配置。
與海外相比,中國人的假期要短一些。
為啥也有“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說法?
這個說法曾是香港股市在1980-1990年代的一個都市傳奇,分析師研究歷年香港股市升跌得出結論:股市在每逢5月的時候都會開始下跌,到了6月更會大跌,但到了7月,股市卻會起死回生。
港股市場另一個好玩的現象則是:丁蟹效應(又稱“秋官效應”)。據說,從鄭少秋于1992年在《大時代》中飾演丁蟹開始,凡是播出由鄭少秋主演的節(jié)目,恒生指數均有不同程度下跌。這實際上屬于“自我應驗預言”的一種,由于部分投資者相信這個,為了規(guī)避下跌就非理性的減倉,從而強化了下跌。
就A股來說,海通證券曾統(tǒng)計了1997年以后的五輪震蕩市,得出的結論是,震蕩市中當年11月-次年4月收益率均值為2.6%,而在當年5-10月為-6.0%,行情向年末和年尾靠攏,年中大概率是行情淡季。
海通證券荀玉根老師認為,A股"Sell inMay"效應源于政策淡季和基本面變化:
一是5-10月處于基本面驗證期,市場面臨的考驗變大。因之前市場已躁動,只有數據持續(xù)改善且好于預期,市場才有繼續(xù)上漲動力。
二是5-10月處中國政策周期的淡季,主要是政策執(zhí)行落實期,對市場情緒刺激不如其他月份。
一言以蔽之,這段時間做投資,更加考驗自己的眼光和挖掘能力。
資料來源:
《股市的季節(jié)效應——從"Sell in May"說起》海通策略證券2017-04-17
《“Sell in May”可能被再次驗證》安信證券2014-05-05
《Sell in May利率存在超調風險》華泰證券2017-05-08
1. 中國證監(jiān)會投資者保護局提醒您: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品種,做理性投資者。
2. 中國證監(jiān)會投資者保護局提醒您:掌握風險識別和承擔能力,知悉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聲明及風險提示:以上券商觀點不代表萬家基金的觀點,亦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及法律文件。投資人購買基金時候應詳細閱讀該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況?;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